新材料
二維材料力學性能研究取得新進展
張忠、劉璐琪與美國德克薩斯州奧斯丁分校教授黃瑞、清華大學教授徐志平合作,發(fā)展了普適性測量少層二維材料彎曲剛度的微孔鼓泡實驗技術,實現(xiàn)了少層石墨烯(Graphene)、六方氮化硼(hBN)、二硫化鉬(MoS2)等三種材料彎曲剛度的直接實驗測量。
上海硅酸鹽所等開辟無機柔性熱電材料研究新方向
中國科學院上海硅酸鹽研究所研究員史迅、陳立東、孫宜陽、副研究員仇鵬飛等和美國克萊門森大學教授賀健合作,開發(fā)出基于Ag2S柔性半導體的新型高性能無機柔性熱電材料和器件。該研究開辟了無機柔性熱電材料研究新方向,為基于高性能無機材料的全柔性熱電轉換新技術的開發(fā)解決了最起始也是最關鍵的一個難點。
國家納米中心利用短肽自組裝納米材料改善乏氧腫瘤治療策略
中國科學院國家納米科學中心陳春英課題組首次報道了一種基于生物相容性較高的氨基酸短肽修飾普通碳酸酐酶抑制劑(CAI)的自組裝納米材料,靶向乏氧腫瘤細胞并實現(xiàn)特異性殺傷,為乏氧腫瘤治療提供了新的機制和策略。
氨基糖與金納米復合材料在抗菌方面的應用研究取得進展
中國科學院成都生物研究所天然產物研究中心研究員邵華武課題組與國家納米科學中心研究員蔣興宇課題組合作開發(fā)了一種氨基糖與金納米復合材料來抑制革蘭氏陽性菌的生長。這種復合材料通過對細菌細胞壁合成的破壞作用及利用革蘭氏陽性菌和陰性菌細胞壁結構的不同來特異性抑制革蘭氏陽性菌,可得到窄譜納米抗菌材料,從而避免了對益生菌的傷害和防止菌群失調。
化工領域
半導體塑料中可進行離子交換
東京大學首次發(fā)現(xiàn),半導體塑料(高分子半導體)中可以進行離子交換。離子交換廣泛應用于凈水、蛋白質分離純化和工業(yè)污水處理等,是生活中不可或缺的化學現(xiàn)象。本次研究發(fā)現(xiàn)一個創(chuàng)新性原理,即利用這種極為普遍的離子交換,可以控制半導體塑料的電子狀態(tài)。利用該原理,研究小組精確控制了半導體塑料的電子狀態(tài),成功實現(xiàn)了具有金屬性質的塑料。
上海有機所等在金屬二氟卡賓化學研究中取得進展
中國科學院上海有機化學研究所有機氟化學重點實驗室張新剛課題組和美國加州洛杉磯分校的Kendall N. Houk課題組合作,首次通過鈀金屬完成了二氟卡賓親核與親電反應性調控并可調控地用于有機合成中,實現(xiàn)了對二氟卡賓的“駕馭”。
FeCu分子篩NH3-SCR催化劑的一鍋合成法
福州大學鮑曉軍教授課題組提出了不使用介孔模板劑直接水熱制備FeCu-ZSM-5分子篩的“一鍋合成法”。提出的制備方法克服了傳統(tǒng)雜原子分子篩制備工藝冗長的缺點,極大地縮短了制備流程、降低了過程的能耗和成本。該研究為高性能NH3-SCR脫硝催化劑的設計和制備提供了一條簡單可行、綠色環(huán)保的制備新途徑。
雙摻雜誘導Fe2N/ Fe3N界面雜化及d軌道調控——高效堿性雙功能催化劑
中山大學童葉翔教授團隊與湖南大學M.‐Sadeeq Jie Tang Balogun教授,廣州大學黃勇潮副教授合作,通過界面調節(jié)及電子調控提高了電催化劑的催化活性。
生物醫(yī)藥
新系統(tǒng)可模擬人類胚胎早期發(fā)育最關鍵過程
《自然》雜志發(fā)表了一項干細胞領域研究成果:一種可以成功模擬人類胚胎著床后關鍵過程的系統(tǒng)問世,有助于增強我們對人類胚胎早期發(fā)育的理解,也不涉及與人類胚胎研究相關的生物倫理問題,因為該系統(tǒng)是在一種嚴格受控的環(huán)境下,使用的是人體多能干細胞。
美新研究可大幅增加活體肝臟體外保存時間
美國研究人員提出一種可大幅延長捐獻的活體肝臟保存時間的方法,未來有望為肝移植手術贏得更長的時間窗口。這種新的低溫保存方法可以讓肝臟組織的保存時間從9小時增加到27小時。
與左撇子相關的基因區(qū)域首次被識別
英國科學家首次識別出與左撇子相關的基因區(qū)域,而這些基因區(qū)域與大腦內的語言相關腦區(qū)相聯(lián)系。
胎兒腸道中首次發(fā)現(xiàn)真菌群落
最新發(fā)表在美國實驗生物學學會聯(lián)合會雜志《FASEB期刊》上的一項研究發(fā)現(xiàn),在人類胎兒腸道中存在真菌群落,其會隨著妊娠時間的增加而發(fā)展。這是科學家首次在胎兒腸道環(huán)境中觀察到真菌。
光電芯片
印度開發(fā)高靈敏度氫氣傳感器
印度研究人員最近開發(fā)出一種高靈敏度傳感器,它可在濃度極低情況下檢測出氫氣,有望在一些使用氫燃料的地方用于檢測是否有氫氣泄漏。
14.1T!加速器磁鐵場強刷新世界紀錄
美國能源部費米實驗室的科學家日前宣布,他們獲得了加速器轉向磁鐵迄今最高場強——將磁鐵冷卻到零下270攝氏度左右時,創(chuàng)下14.1T(特斯拉)的新世界紀錄。
物理所等開發(fā)電化學活性多功能隔膜涂層提升鋰硫電池性能
中國科學院物理研究所/北京凝聚態(tài)物理國家研究中心清潔能源重點實驗室E01組副研究員索鎏敏與美國麻省理工學院教授李巨和博士薛偉江合作,在前期“嵌入-轉化”混合電極大幅提升鋰硫電池單體能量密度研究基礎上,首次開發(fā)了一種同時具有高電子-離子電導和電化學活性的Chevrel相Mo6S8隔膜多功能涂層,并將其應用到鋰硫軟包電池的研究中。
生物物理所研制出分子尺度分辨率干涉定位顯微鏡
中國科學院院士、中國科學院生物物理研究所研究員徐濤研究組提出了一種基于激光干涉條紋定位成像的新技術,并據此研制出新型單分子干涉定位顯微鏡,將熒光顯微鏡分辨率提升至3 nm以內的分子尺度,單分子定位精度接近1 nm,可以分辨點距為5 nm的DNA origami(DNA 折紙)結構。